2021年11月19日 |
|
第 013 版新闻 |
字体: 放大![]() ![]() ![]() |
|
||||||||||
本报记者 孙鹏远 近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现场演出在济南落幕,在入围终评的43个作品中,广西舞蹈《瑶山夜语》以总得分97.25排名第五位。 自2015年评奖机制改革以来,“荷花奖”各单项奖从原来的36个奖项压缩至6个奖项,大大提高了获奖门槛。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全国共有328个作品报送参评,竞争激烈。《瑶山夜语》跻身获奖作品行列,不仅展现了广西民族民间舞的艺术水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西舞蹈创新发展的成果。 A “业余选手”大放异彩 10月25日,山东省会大剧院。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一场现场演出,《瑶山夜语》成了当晚的第一个“爆款”。 月色、竹楼、呢喃般的歌谣、幽会的青年男女……在演员们充满张力的肢体律动当中,一幅古老而浪漫的瑶乡风情画卷在舞台上徐徐展开,宛如诗一般,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一曲舞罢,全场掌声雷动。 97.25分!当屏幕上显示出《瑶山夜语》得分时,在台下观看演出的广西舞协主席张小春长舒了一口气,此前出场的舞蹈,得分基本都在95分以下,97.25的高分,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对于这个作品,张小春的确有相当高的心气,但是这个分数还是让他感到有些意外:“荷花奖是我国舞蹈艺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常设正式评奖活动,是一个强调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奖项,可以说代表了中国舞蹈艺术最高水平。而《瑶山夜语》从编导到演员都是‘业余选手’,能够得到这么好的成绩,实属不易。” 张小春告诉记者,《瑶山夜语》的主创人员都来自群艺馆、文化站等基层单位,没有一个出自专业院团或艺术高校。因此演出前他内心颇感忐忑,毕竟来参赛的都是全国最顶尖的专业人士,“如果只看舞蹈技艺,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全面‘碾压’我们的演员”。 然而,让张小春担心的“短板”,在评委看来却成了给作品“加分”的亮点。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在点评《瑶山夜语》时表示,这个作品最打动人心的恰恰是它的质朴与真实,“没有用花哨的技巧,情感表达非常纯粹,这种真情实感最让人感动。这种感动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而是像一口老酒,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美”。 张小春认为,《瑶山夜语》的质朴表演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就在于这个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广西“土瑶”浓郁的民族风情,整个舞蹈洋溢着醇厚丰沛的民族韵味和民族情感,在这个立意之下,“质朴”和“真实”才更具美学意义。“因为他们表现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表达的是内心真实的情感,对本民族的热爱浸透在血脉里,才能鲜明、强烈地体现在身体的律动上。这种‘真实’和‘纯粹’,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者反而更难做到。” B 几经打磨出精品 尽管在荷花奖这一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奖项上获得佳绩,但《瑶山夜语》的编导周波看起来却并没有太多激动,说起作品的创作和获奖经历,他显得冷静而且清醒:“一个作品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一定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才能取得的。” 《瑶山夜语》的编导共有四人,周波是其中之一,这个作品最初的创意和构思,就是他首先提出的。周波介绍,自己的舞蹈创作一直以来都以贺州本土的风土人情为主要对象,家乡的纯朴丰厚的民族风情是他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周波介绍,《瑶山夜语》的创意来自贺州“土瑶”民间习俗“情人房”。贺州“土瑶”是瑶族一个稀有支系,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族群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婚恋习俗,当“土瑶”人家的女儿长大成年时,家里就会给她搭起一个竹楼,让女孩住在里面。族中的后生如果心仪这个姑娘,就会在夜里爬上“情人房”,与女孩交换信物谈情说爱。《瑶山夜语》就是以“情人房”习俗为线索,表现了在瑶山美丽的夜色中姑娘小伙情歌唱和、浓情低语的浪漫场景。 在舞蹈中最抢眼的“主角”是一根竹竿,在极具创意的编排下,这根竹竿成了瑶家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纽带,时而化作后生爬楼的梯子,时而成为传声筒、鹊桥或房梁,为男女主角传递着浓情蜜意。 对道具的灵活运用和充满想象力的编舞,给荷花奖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瑶山夜语》致胜的关键。一位评委在点评时表示,舞蹈突出叙事性的结构和编排,有效地掩盖了表演技巧上的不足,起到了“藏拙”的作用,其中道具的创意运用功不可没。 尽管得到了好评,但周波对这个作品的认识非常冷静且清醒,他明白“专业性”仍是这个舞蹈最大的短板,也是作品自成形以来一直在寻求解决的问题。 自2018年创作以来,《瑶山夜语》参加了第七届全区基层文艺汇演、第十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等多项区内外大型赛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引起了舞蹈界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广西舞协多次组织专家对《瑶山夜语》进行指导,帮助提高其艺术水准。 “舞蹈艺术有自己的语言,以抒情为主,而叙事并不是舞蹈的主要功能。而《瑶山夜语》恰恰是偏重于叙事,而在抒情性和舞蹈性上有所欠缺。”周波说,专家对这个作品的指导也集中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不断地修改和打磨。“《瑶山夜语》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周波深有感触地说。 C 广西舞蹈跳出桂风壮韵 对于《瑶山夜语》此次在荷花奖上取得佳绩,广西舞协常务副主席罗秀娟非常兴奋,她表示,《瑶山夜语》多次参加区级的各项展演赛事,均获得佳绩,广西舞协对这个作品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和有力扶持。 此次入围“荷花奖”终评后,为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艺术品质,广西舞蹈家协会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就作品修改提升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并亲临排练场现场指导修改提高,持续跟进该作品参加“荷花奖”终评的各个环节。此次《瑶山夜语》喜摘“荷花”,是广西舞蹈自“荷花奖”评奖机制改革以来首次跻身获奖作品行列,也体现了广西舞蹈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广西舞蹈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从创作数量上来看,呈现出积极的创作态势。尤其是民族民间舞,我区创作者关注本土舞蹈文化资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民间寻找创作的源头活水,既有对原生态舞蹈的创造性转化,也有对非遗舞蹈的创新性发展。同时,创作者聚焦现实生活,既有对脱贫攻坚盛景的艺术化描绘,也有对本民族真实故事的动人诉说。这都体现出各地舞蹈工作者们为人民而舞、为时代而舞的责任担当。《瑶山夜语》的获奖不仅是由于对民族风情的展现,更关注现实,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背景下瑶族村寨欢乐祥和的幸福图景,在鲜明的民族风味中融合了当代审美和情感语言,充分体现了舞蹈创作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除了民族民间舞取得佳绩之外,其他舞蹈门类也表现不俗。在古典舞方面,《共婵娟》《雨歇》等优秀作品也在多项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在舞剧创作方面,《花界人间》《刘三姐》在国内舞蹈界引发强烈反响。 罗秀娟表示,在亮眼的成绩背后,广西舞蹈也面临着人才缺乏、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广西舞蹈发展,广西舞协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如经常性组织采风活动,深入民间发掘创作素材。从今年10月开始,开展广西舞蹈拔尖人才扶持计划,邀请全国专家对广西舞蹈创作人员进行授课,从文案创意开始组织舞蹈作品创作,进行深度扶持。2020年创办“红绣球”广西舞蹈评奖活动,对标荷花奖设置奖项,激励舞蹈作品创作,为参加荷花奖发现、储备、培育和提升作品。此外,广西舞协参与组织中南六省舞协青年领军舞者大赛,加大舞蹈表演人才培育力度等。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创作更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广西舞蹈艺术精品,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广西风采。 |
字体: 放大![]() ![]() ![]() |
各版主要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