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19“博物之旅”八桂“非遗”研学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营,首批来自广东150多名青少年在此感受和体验特色鲜明的广西民族文化,了解灿烂悠久的八桂历史。
据悉,2016年底,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广西民族博物馆入选教育部颁发的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广西首座且唯一入选该项目的博物馆。为贯彻落实博物馆文化惠民和打造研学基地的任务要求,更好地发挥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职能,该馆推出了一系列融专业性、互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博物馆特色研学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馆的研学项目以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主题,依托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融合了科普、动手实践、文化传承、寓教于乐等内容,让学生体验一场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之旅。今年暑假,该馆开展的馆内研学项目包括了“博物之旅”小金牌讲解员快乐成长营、“非遗”研学营及“闯江湖 救三姐”展厅教育活动。馆外研学项目首次尝试推出了“博物之旅”千漓千寻探索营,借民博与桂林“阳朔·三千漓”山水人文度假区携手共建文创基地的契机,通过博物馆系列互动体验式研学课程与自然山水实地探索,用创新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刘三姐文化。今后该馆还将依托与生态博物馆“1+10”的建设模式,将分布广西各地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工作站和研究基地研学课程相结合,带领学生们畅览八桂山河,寻觅“非遗”技艺,感受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秦 雯)